close
"這個星期天妳有活動嗎?"親愛的老媽這樣問我。
"我要去聽一個講座。"
"講座?什麼講座?"
"講死人骨頭的。"
"我要去聽一個講座。"
"講座?什麼講座?"
"講死人骨頭的。"
從某些角度來說,我講的應該也沒錯吧?
這是科學人雜誌主辦的講座,主題是「新世紀古人類學風雲」,主要講題是科學人雜誌2007年一月號裡的一篇文章--露西的女兒 最古老的幼童化石。
主講者王道還教授即是這篇文章的譯者,同時在雜誌中,王教授還發表了另一篇記敘古人類學者恩怨情仇的文章,為了爭當人類先祖的第一發現者,這些科學家們簡直像記者在搶獨家新聞一樣拼命,而其中的精彩也不輸日劇情節。
這是科學人雜誌主辦的講座,主題是「新世紀古人類學風雲」,主要講題是科學人雜誌2007年一月號裡的一篇文章--露西的女兒 最古老的幼童化石。
主講者王道還教授即是這篇文章的譯者,同時在雜誌中,王教授還發表了另一篇記敘古人類學者恩怨情仇的文章,為了爭當人類先祖的第一發現者,這些科學家們簡直像記者在搶獨家新聞一樣拼命,而其中的精彩也不輸日劇情節。
看了之後我還覺得蠻有趣的,當然,這是因為我並不在其中拼命的緣故。
不過,我對於古人類學的認識只停留在國中時期死背的那些課文,以及少少幾篇科普文章而已,要說起對於這個講題有興趣,還不如說我對於科學講座充滿好奇。
不過,我對於古人類學的認識只停留在國中時期死背的那些課文,以及少少幾篇科普文章而已,要說起對於這個講題有興趣,還不如說我對於科學講座充滿好奇。
講座的地點是某大學在台北市內的數位演講聽,這棟大樓的設計相當時尚,一樓有咖啡廳、銀行、甚至還有好幾排讓人可邊喝咖啡邊使用的電腦(配備了液晶螢幕和高級耳機),我搭上了透明電梯,從門口接待的小姐那裡領了一本2003年4月號的科學人雜誌(將近四年前?!不知道這本雜誌裡有多少內容已經被證明是錯的了)。
連天花板都是設計過的,我一面偷偷地打量,一面走入已經坐滿七八成的演講廳裡。
說是演講廳,還比較像是比較大間的教室,講台上已經拉下了二個投影幕(從天花板的投影機投影),為了讓教室二端的人都看得到,二個投影幕上的內容是相同的,每個座位上都有配備麥克風,約略算了一下,大約可以容納三四百人。
連天花板都是設計過的,我一面偷偷地打量,一面走入已經坐滿七八成的演講廳裡。
說是演講廳,還比較像是比較大間的教室,講台上已經拉下了二個投影幕(從天花板的投影機投影),為了讓教室二端的人都看得到,二個投影幕上的內容是相同的,每個座位上都有配備麥克風,約略算了一下,大約可以容納三四百人。
我忍不住想,會同時給人經費拮据和設備豪華印象的單位,也只有學校和公家機構了。
(這只是個人感覺,畢竟我待在學校的時間並不長,也沒在公家機構裡混過,所以難免搞不清楚狀況。)
(這只是個人感覺,畢竟我待在學校的時間並不長,也沒在公家機構裡混過,所以難免搞不清楚狀況。)
我坐上了第二排的訂戶保留席,偷偷往後瞄了瞄,想看看到底有那些人會來聽科學講座。
學生模樣的大概佔了一半,另外還有不少年紀較大的聽眾,甚至還有父母帶著小孩子來,剩下的看起來就像一般的社會人士了。
學生模樣的大概佔了一半,另外還有不少年紀較大的聽眾,甚至還有父母帶著小孩子來,剩下的看起來就像一般的社會人士了。
王教授一開口我就開始暗叫不妙,昏沈的週日下午,講演開始前匆匆灌下的那杯淡咖啡實在無法令我保持完全清醒,加上教授低沈的嗓音和略小的音量,我彷彿回到學生時代,上那幾個催眠魔王的課的時候。
所幸,隨著內容愈來愈精彩,王教授的講述方式也愈來愈生動,有時再加入一些幽默的評論,我個人覺得,這個演講的內容相當精彩。
所幸,隨著內容愈來愈精彩,王教授的講述方式也愈來愈生動,有時再加入一些幽默的評論,我個人覺得,這個演講的內容相當精彩。
"連我爸爸到現在都還搞不清楚我到底是做什麼的。"王教授一開始就這麼說。
我很想說,我懂,我完全懂令尊的疑惑。
也許是因為如此,講題與原先看到的預期有些不同,雖然是以"賽蓮"的出土作為引言,但是整個講題的舖陳還是以古人類學的發展為主,從1856年發現尼安德塔人的化石開始,介紹這門學問在這一百五十年來的各個里程碑。
我很想說,我懂,我完全懂令尊的疑惑。
也許是因為如此,講題與原先看到的預期有些不同,雖然是以"賽蓮"的出土作為引言,但是整個講題的舖陳還是以古人類學的發展為主,從1856年發現尼安德塔人的化石開始,介紹這門學問在這一百五十年來的各個里程碑。
投影片中有一張尼安德塔人的頭骨模型,以及一張現代人的頭骨模型(從GOOGLE圖片裡搜尋出了二張頭骨照片,第一張是尼安德塔人,第二張則是與現代人相近的智人,你也可以對照看看)。
"其實從面容來看,你會不會覺得,在我們現代人之中,還是有很多人長得像尼安德塔人?"
聽到這句話,大家都笑了。
"不止如此,你會發現,長得像這樣的人,在好萊塢的電影裡,都是演壞人!"
"其實從面容來看,你會不會覺得,在我們現代人之中,還是有很多人長得像尼安德塔人?"
聽到這句話,大家都笑了。
"不止如此,你會發現,長得像這樣的人,在好萊塢的電影裡,都是演壞人!"
但根據研究顯示,尼安德塔人並非現代人的祖先,他們與現代人曾同時生活於歐洲,而且很可能是被現代人滅絕的(現代人有多麼不愛好和平,打開電視就知道了,不然看看蘋果日報也可以)。
找尋人類真正的始祖原來是一段非常複雜的故事,事實上連如何判定為"人"都是爭議,而人類的多系演化被承認,也是晚近的事情。
找尋人類真正的始祖原來是一段非常複雜的故事,事實上連如何判定為"人"都是爭議,而人類的多系演化被承認,也是晚近的事情。
其他的內容我就不再提了,只是有一項與演化沒啥關係的事實引起了我的注意,
古人類學家用殘缺的化石細細推論出演化的歷程,有趣的是,這些學者在找到證據前的推論幾乎全是錯的。
不論是各種文章和演講內容,看到聽到的數據都會加上"推測、估計、猜......"這種形容詞,而且所提出的範圍通常都超大(隨便都差個幾十萬年),"不知道"更是非常常見的答案。
古人類學家用殘缺的化石細細推論出演化的歷程,有趣的是,這些學者在找到證據前的推論幾乎全是錯的。
不論是各種文章和演講內容,看到聽到的數據都會加上"推測、估計、猜......"這種形容詞,而且所提出的範圍通常都超大(隨便都差個幾十萬年),"不知道"更是非常常見的答案。
老實說,我開始覺得古人類學家跟軟體客服工程師其實還蠻像的,只是一個跟不完整的死人骨頭打交道,另一個得在零散的訊息、圖片和LOG中打滾,最後不得不都加上一些唬爛的成份;不過,古人類學家似乎還是比較幸運的,至少他們研究的對象並不會譙、盧、番、以及哇哇叫個不停......
全站熱搜